时间: 2024-12-05 00:40:00 | 作者: im电子竞技体育平台
“提升长江文化建设水平,不能就长江论长江,就文化论文化,应把长江文化放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个结合’的使命任务中来理解和把握,处理好长江文化体系内的关系,切实提高长江文化建设水平。”9月25日,由重庆市委、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2024长江文明论坛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中国国家博物馆原馆长、经济学博士、研究员王春法在论坛上分享了他的真知灼见。
“提升长江文化建设水平,要深刻理解长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时代特征。”王春法表示。
在他看来,长江文化是由长江流域世代居民在艰难复杂的生产生活中所创造,经由长期历史积淀所形成,融汇了古今中外多种文化元素,具有厚重历史传统、浓郁时代特征、丰富地方风情的庞大文化体系。
古今一体。一部长江文化史,真实记录了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蕴藏着中华民族的文明基因,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充分展示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大一统格局。
江河互济。在数千年文化发展过程中,黄河文化和长江文化既相互冲撞、相互对抗,又相互渗透、相互补充,使中华文明形成了“江河互济”的双螺旋发展格局。
虚实相生。长江流域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已有超过千年的领头羊,既有高度的物质文明,也有高度的精神文明。
开放包容。兼收并蓄、兼容并包的价值观念,多元精神流淌在长江文化的血液中。
“党中央向来格外的重视长江流域的治理开发工作,习先后4次主持召开座谈会,提出了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这一重大命题。”王春法说。
因此,提升长江文化建设水平,要精准把握党中央关于长江文化建设的部署要求——
一是明确了长江的历史地位,强调“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
二是明确了中华文化发展的双螺旋结构,强调“长江、黄河都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都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三是充分肯定长江文化的及其重要的作用,强调“千百年来,长江流域以水为纽带,连接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形成经济社会大系统,今天仍然是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纽带”。
四是确立了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主基调,强调“要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
五是要求大力弘扬长江文化,强调“深入发掘长江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出更多体现新时代长江文化的文艺精品”。
在王春法看来,提升长江文化建设水平,需要留意三个问题,即:对长江文化的理解把握还有待深入,存在把长江流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遗存当作长江文化的现象;存在统筹协调不够有力的问题;存在缺乏统一鲜明的形象标识,呈现形式较为单一等问题。
“提升长江文化建设水平,不能就长江论长江、就文化论文化,应把长江文化放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个结合’的使命任务中来理解和把握,处理好长江文化体系内的关系,切实提高长江文化建设水平。”他说。
一是加强长江文化研究,深入挖掘其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建构长江文化建设理论体系,包括要从多方面综合提炼长江文化的精神标识,塑造长江文化形象,阐明长江文化作为时间和空间交织的多维度历史背景和文化复合体的丰富内涵。要从长江文化研究向长江文化体系建设转变,既要研究历史上的长江文化,更要研究当今时代的长江文化,深入发掘长江文化的丰富价值和深刻内涵,既要重视有形的长江文化,又要重视无形的长江文化。要建设长江文化大数据体系,充分的利用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特别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建设长江文化数据库及数据交易共享平台。
二是加大政策协调力度,建构科学合理的长江文化政策体系。要在宏观上把握好中华文明双螺旋结构的运作机制;要树立大流域观念,依托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充实政策工具箱;要健全文旅融合政策,完善开放交流机制,让历史背景和文化遗产都活起来。
三是培育创造长江文化展示利用的新模式新业态,建构更有感召力的长江文化传播体系。要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和文化建设深层次地融合,把文化建设更好地融入经济发展之中,做好长江文化的人文经济学这篇大文章;要促进科技与文化有机融合,创新长江文化的呈现形式和展示利用方式,不断开辟传承展示新领域新赛道,塑造长江文化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培育创造长江文化展示利用的新模式、新业态;要建设国际化的长江文化传播平台,充分的发挥长江作为中华文化代表性符号的对外传播功能。